分类: 人物春秋预览模式: 普通 | 列表

张仲良在庆阳的足迹


张仲良在庆阳的足迹
作者 李培蕾

      张仲良 (1907-1983), 陕西耀县人。大革命时期曾参加当地的农民运动。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以小学教师为掩护,从事党的秘密工作, 历任中共耀县特支书记、区委书记、县委书记。
      1932年春,因领导农民进行抗捐斗争被捕,在狱中同敌人进行英勇机智的斗争。经党组织营救,4个月后出狱。随后被派到杨虎城部队和中共西安市委职工部工作。
    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810

丁益三传


丁益三传

作者 沈明江

      丁益三,原名丁尚谦,号龛谷,字逸山、炳青, 1896年腊月初八出生于榆中县三角城乡丁官营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他的父亲是一个知识渊博,思想开明的乡村教师。丁益三自幼在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下读书、练习书法、学习音乐,为他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革命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   
求学读书

    &nb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739

霍去病


霍去病

      霍去病(公元前 140——前 117年),河东郡平阳县(今山西临汾)人,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。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,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,生下了霍去病。     
      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,生活十分艰苦。但他勤奋好学,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、射箭、击刺等各种武艺。 后来,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,并被立为皇后。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。到十六七岁时,霍去病已经长成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0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702

爱心驻漳县


爱心驻漳县
——记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处长张正龙
作者  李雪兰

      两年来,他翻山越岭走遍了漳县的沟沟坎坎;两年来,他热情、朴实、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操和一丝不苟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已深深的根植在了漳县人民的脑海里。他,就是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处长张正龙同志。
   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3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1863

藏族教育家顾嘉堪布


藏族教育家顾嘉堪布

      藏族教育家七世顾嘉堪布, 1897年出生于石灰关唐古特(俗称黑番家,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水关西河村)部落的一个牧民家庭。父亲索南彭楚(藏族),母亲东科尔吉尔(裕固族),顾嘉堪布自幼生活在汉、裕固、藏、蒙古人密切交往的环境中,通晓汉、裕固、藏、蒙四种语言。
      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,年仅四岁的他被选为六世顾嘉堪布转世灵童,称“呼毕拉罕”, 法名罗桑青利•嘉木措。入寺后,由长沟寺史喇嘛为启蒙导师,开始了学佛生涯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9岁的他入马蹄寺学经。民国3年(1914年)到青海佑宁寺深造,他勤学不倦,深得土观呼图克图的爱抚与教诲。民国11年(1922年)因奔父丧,又回到慈云寺,后受土观活佛之命,住持慈云、红湾、莲花、西藏、文殊五寺(均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),并择定吉日正式坐床,取得堪布之称,是当时祁连山一带最有威望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。
      生活在祁连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,由于地处偏僻,自然条件恶劣,文化落后...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1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1649

霍去病抗击匈奴


霍去病抗击匈奴
(作者 黄 杰 唐国增)


      霍去病是西汉名将,他是开发河西史上的著名人物。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,均大获全胜而回,歼灭匈奴11万多人,降服匈奴4万余众,开河西、酒泉之地,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。使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、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族终于唱出了哀歌《匈奴歌》。 匈奴是从殷周起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个民族,由于这个民族长期游牧,因而 “无文书,以言语为约束”(《汉书匈奴传》)。在十几个世纪中,竟然没有留下一篇文学作品,关于该族的文化,全部由同这一民族有过接触的其他民族(主要是汉族)用文字记载下来。据记载,匈奴族的口头文学遗产至今仅存下一首民歌,被保存在《史记•匈奴列传》一文中:“汉大将霍去病出临越燕支山大破匈奴。匈奴失此山乃歌曰:亡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;失我燕支山,使我嫁妇无颜色。”匈奴族这首歌所说的燕支山(即焉支山,胭脂山),位于山丹城东南50公里处,霍去病破匈奴后,匈奴族懊丧失意,乃作此歌以咏志,竞成为匈奴族唯一的民歌遗产。这首民歌把匈奴与霍去病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。
      霍去病(前140—前117年)是河东郡平阳(今山西临汾)人,为大将军卫青之甥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,他的母亲是卫少儿,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,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,仅次于皇后。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、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,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。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,在稳定了北方之后,将眼光移至西边。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,时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扰。此时匈奴仍占据了河西走廊及以北的地区,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两部控制着通往西域的通道。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,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,烧杀掳掠无所不为。面对这样的局面,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,胜利的时候极少,秦只能寄希望于修筑长城进行消极防御,而汉朝却以和亲以及大量的“陪嫁”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。为了改变这样的形势,汉朝与匈奴为争夺对“丝绸之路”的控制权,展开了拉锯式的大规模战争。位于黄河上游西侧,沿祁连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带,成为汉朝与匈奴展开斗争的舞台。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1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4254

解读王万祥及其《西征纪略》


解读王万祥及其《西征纪略》
(作者 李志中)


      会宁旧县志载王万祥事甚简,其著有《西征纪略》,而成书会宁无存,曾多方搜求未果。2007年夏天,县志办张克靖、朱旺利从网上查知北京国家图书馆有藏,张克靖即赴京抄录一部。《西征纪略》署名:“枝阳王万祥瑞宇甫自述  孙端校刊”。分上下卷,四万多字。我先睹为快,深为书中记载所震憾。伟哉!王万祥!其功其德,会宁已知的历史人物无出其右者。
      王万祥,字瑞宇,号铁山,明朝末年(1643年)腊月初八日出生于会宁关川里一甲(今汉家岔乡小细岔一带,清时会宁全境分为一十二里,每里又分为十甲,乾隆九年又分为四十八适中)。祖籍长安,明朝时因避乱徙居会宁北乡铁木山。其高祖王质曾任山西平阳府通判,政声茂著,祀“乡贤”。 王万祥三岁时父亲喜先去世,亲房又因乱远避他乡,万般无奈,母亲只好依附亲戚郭姑夫。郭姑夫当时在王进宝军前当差,后来王进宝军奉命往征云南,万祥母子随军转徙,至长沙随军家属留住,军队直至云南。两年后母亲病故,十五岁的王万祥忍着悲痛,安葬母亲后独身走云南,投奔其姑父。郭姑父无后,万祥即随郭姓。时王进宝为云南提标游击,与万祥父亲有交情,万祥入谒甚是喜欢,就留为亲兵。见他办事干练,又忠诚老实,亲信日异,在日后的征战中倚重若臂膀。王万祥屡建奇功,终因军功晋福建陆路提督。王万祥十五岁从戎,五十九岁辞世,戎马四十余年,身经数十战,从士卒到提督,名成秦陇,功著海疆,德膺朝野,泽被黎庶,名垂青史。出生西北偏僻之地的王万祥何以如此辉煌,解读其《西征纪略》,会对此有更深的体认。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人物春秋 | 固定链接 | 评论: 1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3681